近期,本版登載系列報道,關注農村寄宿制學校發展,約請河北、浙江、四川、陜西等地記者深刻基層采訪,《一所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新摸索》《托舉鄉村孩子的讀書夢》等報道惹起廣泛關注。為了更好地傾聽一線聲音,本期報道特邀基層教導任務者、學者,配合探討若何把農村寄宿制學校包養網比擬辦得更好,促進城鄉教導優質平衡發展。
——編 者
嘉 賓:
袁勇輝(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教體局黨委書記、局長)
楊言世(甘肅省蘭州市皋蘭縣石洞鎮初級中學校長)
趙 丹(陜西師范年夜學特聘傳授)
農村寄宿制學校在縣域義務教導中飾演什么腳色?
袁勇輝:分宜縣有12所寄宿制學校,占義務教導學校總數的50%,寄宿學生2360人。2023年,全縣對10所農村義務教導寄宿制學校包養的食堂、運動場、學生宿舍、教師公寓及監控系統等進行改革晉陞。一方面,加強平安治理,樹立校園監控系統,確保一切學校視頻監控全覆蓋,38輛校車所有的納進市聰明校車治理指揮中間監控系統。另一方面,奉行“小荷工程”建設,面向全縣農村義務教導寄宿生和教學點學生實施炊事改良行動,供給免費熱水淋浴和免費洗衣包養服務,保證學生學好、吃好、住好。
楊言世:我校現有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75人。2004年1月,我剛調到石洞鎮初級中學時,教室是小平房,操場是土操場,宿舍是年夜平房。近10年來,學校發生了很年夜變化,4層教學樓拔地而起,宿舍餐廳煥然一新。多媒體教學設備全覆蓋,教學方法更靈活、內容更豐富。理化生實驗室、地輿教室、科技活動室按標準設置,實驗器材應有盡有。
趙丹:在城鎮化推進、學校布局調整等多重原因的影響下,農村寄宿制學校成為縣域義務教導的重要辦學主體。這類學校在便利學生就近進學、滿足學生接收高質量教導需求、減少鄉村學生向城鎮的非感性流動等方面發揮著主要感化。
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周全發展方面,今朝農村寄宿制學校有哪些舉措?
楊言世:我們建有5900多平方米的“開心農場”,種植有蘋果樹、梨樹、山楂樹,丁噴鼻、牡丹、冬青,番茄、辣椒、黃瓜,以此為依托,開發出豐富多樣的勞動課程。學校開齊開足勞動課,由一名教師專職傳授學生勞動技巧,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制訂勞動教導清單,并在植樹節、勞動節、豐收節等節日節點開展勞動主題教導活動。作為一所農村學校,囿于地輿地位和資源,在科學教導方面還有缺乏,學生接觸科學知識的方法較為單一,在師資配備和資源引進方面亟待加強。
袁勇輝:近年來,分宜縣以“一校一品”校園文明創建為抓手,引導學校特點發展。如洋江中間學校開設“龍船操”“旱地龍船”等課程,讓孩子們認識和清楚家鄉非遺;洞村中間學校組織留守兒童成立“小溪流獨唱團”;松山中間學校每年進包養網行“樂善少年”評比,以榜樣氣力激勵全校學生配合進步、周全發展。
趙丹:調研中,我們發現一些地區存在教導資源應用效力缺乏問題。建議縣級教導部門統籌寄宿制學校創新課程體系建設,著重開發跨學科校本課程,包養網將基礎生涯知識、勞動技巧、人際來往等知識融進學科教學,晉陞寄宿生學習質量和綜合素養。
辦好農村寄宿制學校,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今朝農村寄宿制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情況若何?
楊言世:今朝,我校有30名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教師28人。現在,一人教多科,“數理化通吃、音體美全扛”的情況已獲得最基礎扭轉。盼望在配足思政課、心思課、科學課師資的基礎上,結合基層實際,針對教師需求,進一個步驟增添培訓次數,尤其是跟崗學習機會,實現常態化結對幫扶。
袁勇輝:分宜縣樹立了教師補充機制,近5年每年為農村寄宿制學校補充教師不少于30人,落實艱苦邊遠地區農村中小學教師崗位津貼、鄉鎮任務補貼等。一些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生涯教師、工勤人員數量相對緊缺,多由任課教師或班主任教師兼任。
農村寄宿制學校既是學生們學習的場所,也是生涯的空間,若何讓學生們感觸感染到更多關愛?
趙丹:進一個步驟拓展寄宿制學校育人效能,班主任和生涯教師應圍繞生涯、心思、錯誤關系等方面與寄宿生及時溝通,為寄宿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補償家庭關愛,同時,樹立家校社共育網絡,營造傑出教導環境。
楊言世:我們盡力為學生安康成長營造傑出環境,開展了常態化的德育主題活動,通過思惟政治教導、成長儀式教導、感恩勵志教導、性命安康教導等,助力每個孩子安康成長。老師家訪全覆蓋,加強家校協同,下降學生心思與行為問題風險;請專家送教進校,滿足學生心思安康服務需求。
袁勇輝:我們從晉陞“小荷工程”進手,衍生出“小荷菜園”“小荷夜聽”“小荷書吧”等活動,豐富學生的精力生涯。同時,常態化開展學生心思普查及重點排查任務,設置心思信箱和“情緒小樹洞”,讓學生訴說心聲、宣泄情緒、釋放壓力,晉陞學生的心思安康程度。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