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的《當局任務報告》提出,制訂促進生養政策,發放育兒補貼。本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衛生安康委員會主任雷浪潮介紹,國家衛生安康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草擬育兒補貼的操縱計劃。一時間,育兒補貼相關話題在網上網下惹起熱議。
國家衛生安康委往年10月的數據顯示,已有23個省份在分歧層級摸索實施生養補貼軌制。在各地的實踐中,育兒補貼包含哪些種類?若何領取?實施以來起到了什么感化?若何進一個步驟優化相關政策?記者進行了采訪。
除發放現金外,還有培訓補貼、購房補貼、托育補貼等
育兒補貼是當局部門為緩解家庭育兒經濟壓力、優化生養環境實施的經濟支撐政策。“也就是官方直接發放的育兒補助金。”安徽年夜學生齒研討所所長孫中鋒介紹。
今朝,育兒補貼發放情勢重要有兩包養種:一是一次性發放現金,如安徽省合肥市對合適認定資格的夫婦,生養第二個後代,給予2000元的一次性補貼,生養第三個後代,給予5000元的一次性補貼;二是按期發放補貼,如山東省濟南市對合適相關生養政策規定的濟南市戶籍家庭中新誕生的二孩或三孩,每孩每月發放600元育兒補貼,直至孩子3周歲。
四川省攀枝花市在2021年7月就出臺了育兒補貼政策。相關政策明確,對夫妻雙方戶籍均在攀枝花且參加當地社會保險,按政策生養第二、第三個孩子并落戶攀枝花的家庭,每月每孩發放500元育兒補貼金,直至孩子3周歲。截至今朝,全市財政已累計兌現育兒補貼2897.95萬元。
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安康委員會婦幼處負責人吳林介紹,寧夏戶籍夫妻,自2023年1月1日零時以后按政策生養二孩、三孩并落戶寧夏的,可分別獲得2000元、4000元的一次性補貼,同時每孩每月發放200元育兒補貼金,持續至孩子3周歲。一次性補貼所需資金由自治區承擔60%,縣(市、區)承擔40%;按月發放的育兒補貼金由縣(市、區)全額負擔。
從記者的采訪看,育兒補貼范圍年夜多涵蓋二孩和三孩家庭,一孩家庭并沒有納進享用優惠政策的范圍。
“從廣義的角度來說,今朝各地實施的育兒補貼政策包含生養津貼、育兒補貼、托育補貼、稅收減免、購房補貼等。”東北路況年夜學公共治理學院講師、中國生齒學會婚姻家庭專業委員會委員范文婷介紹,生養津貼是針對孕產婦的經濟補貼,育兒補貼則由當局出資,根據家庭生養的孩次發放現金補貼,“部門城市已經開始試行購房補貼政策,多後代的家庭根據生養數量,可在購買新建商品住房時一次性給予分歧水平的獎勵補貼。”
除了直接發放現金,相關的配套辦法也在陸續出臺,持續減輕家庭育兒的經濟本錢。
安徽省往年1月下發告訴,提出對因生養中斷就業的女性,在其生養2年內參加就業技巧培訓,按規定給予每人500元—2400元培訓補貼,合適條件的,培訓期間給予每人天天50元生涯補助。合肥市在往年5月發布告訴,二孩及以上的本市戶籍家庭新購買新建包養商品住房時,給予總房價1.5%的購房補貼。在攀枝花,共有77家機構自愿參與普惠托育補貼券活動,已累計發放托育補貼券5099張。
寧夏增添60天產假,規定男方享用25天護理假,參加婚檢者婚假由10天調整為13天,0—3歲嬰幼兒怙恃每年還可享用10天育兒假等。不斷加年夜對普惠托育服務的投進力度,截至2024年末,全區共有托育機構513家、托位數2.97萬個。
帶來什么後果
政策實施帶來的直接後果是減輕了育兒家庭的經濟負擔。
“老三誕生時,社區任務人員就主動上門提示申領生養補貼,每月200元準時到賬,我們常開打趣說孩子誕生便‘自帶工資’。”寧夏銀川市的三孩媽媽王蕾說。
“我在2024年6月剛生完第三孩,累計可領取1.12萬元。雖然不克不及覆蓋所有的育兒本錢,但可以負擔奶粉、尿不濕等部門剛性收入,切實減輕了育兒負擔。”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市平易近馬瑩算了一筆賬。
家住攀枝花市東區東華街道、本年34歲的彭月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二寶1歲多了,每月都能領取500塊包養錢的育兒補貼金,可以用來買奶粉和尿不濕。”在彭月身邊,不少伴侶都生了二孩、三孩。“除了育兒補貼金,還有托育補貼券呢。3歲以下小孩進托,每人每月能有200元,全年不超過2000元,也能減輕不少負擔。”彭月說。
政策實施兩年間,寧夏累計發放育兒補貼1.2億元,惠及3.3萬個家庭。2023年全區生齒誕生7.3萬人,誕生率達10.02‰;2024年誕生生齒上升至8萬人,同比增幅約10%,此中二孩及以上占比穩中有升。
“從今朝的情況來看,育兒補貼及其配套辦法的確起到了緩解家庭經濟壓力的後果。可是生孩子對于家庭來說,是一個需求綜合考量的命題,生養、養育、教導的本錢都要考慮進往。”孫中鋒說。
政策若何進一個步驟優化
關于政策優化,寧夏年夜學法學院行政治理和社會學系副傳授雷安琪建議,可考慮進步補貼金額,適度增添三孩補貼,并摸索覆蓋一孩家庭的能夠性,增強政策激勵效應。擴年夜適用范圍,慢慢放寬補貼申請條件,適度納進長期在一地任務的非戶籍生齒,進步政策包涵性。
育兒補貼政策要兼顧公正性和地區性。復旦年夜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朱同玉認為,我國生養率區域差異顯著,整體呈“東低西高”。比擬于年夜城市,同樣的育兒補貼支撐,更有利于晉陞縣域和農村的生養程度,但這類地區往往又面臨財政壓力。是以,應樹立國家生養支撐基金,摸索樹立由財政支撐、資金來源多元化的育兒補貼軌制,并向重點區域和重點人群傾斜。在一線城市和財政寬裕、生養率低的地區率先試點一孩生養補貼。
“育兒補貼可否充足發揮感化,取決于補貼來源、補貼對象、補貼金額、補貼方法、補貼類型等。政策制訂時,要考慮處所財政壓力和群眾實際需求,才幹晉陞育兒補貼政策的可操縱性和可持續性。”范文婷說。
在完美配套政策上,雷安琪建議,應完美托育支撐,加速普惠性托育機構發展,下降家庭育兒本錢,進步生養意愿。樹立長期保證機制,推動“中心財政+處所財政”聯合出資,確保補貼政策的穩定性,并摸索稅收減包養網免、住房支撐、職場友愛等綜合辦法,構成長效生養激勵體系。
孫中鋒也等待未來會有更多支撐積極生養的政策辦法落地,“生齒問題是長期性、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的問題,社會各界要樹立科學的生齒發展觀。要加年夜對托育機構的支撐力度,增添專業普惠的托位供給;同時健全相關的社會保證體系,例如,對育兒怙恃的社保進行補貼、對僱用育齡女性的企業進行補貼、進步未成年人的醫療報銷比例等。最后,也要營造生養友愛的社會氛圍,幫助廣年夜平易近眾懂得和支撐國家及處所的生養、生齒結構優化等相關政策。總之,進步生養意愿,要以需求導向制訂政策,減輕大師的后顧之憂。”(記者姜泓冰、游儀、羅陽奇、焦思雨)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