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記者李春宇、吉寧、陽娜)當冰涼的機器貼近生涯并被賦予溫度,總會讓人覺得加倍親切。5月8日至11日,第二十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在國家會議中間舉行,以實際應用場景展現多項最新研發結果,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會。
創辦于1998年的北京科博會是集中展現中國科創結果的主要平臺,本年的展覽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有800余家國內外企業和機構參展,觸及信息科技、智能制造、醫藥安康、綠色雙碳等領域。
在科博會展區,時速350公里復興號動車組包養自動駕駛模擬親身經歷區排起了長隊。參觀者在現場任務人員指導下,在虛擬場景的顯示屏前,通過操縱模擬駕駛艙設備,“駕駛”復興號動車組緩緩駛出北京北站。
5月8日,觀眾在第二十七屆中國北京包養網 花圃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親身經歷時速350公里復興號動車組自動駕駛模擬。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從坐高鐵到“開”高鐵,本屆科博會讓年夜眾進一個步驟清楚已經融進日常生涯的科創結果,同時也通過展覽展現勾畫出未來產業的美妙圖景。
同樣在展區遭到圍觀的還有一款“數字中醫”循經調理機器人。該產品應用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視覺系統,能在短時間內完玉成身經絡路徑的規劃提取,由雙臂機器人持多物理場調理頭,采用高速激震、恒溫熱場、磁療技術,精準把控經絡部位、安慰強度、安慰深度及其感化時間。
“不會破皮也不會感覺很疼,大要30分鐘就可以通過循經調理機器人完成一次沉醉式的理療親身經歷,感觸感染傳統中醫的現代化發展結果。”包養中科尚易安康科技(北京)無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徐冉婷介紹,該機器人今朝已在北京體育年夜學為專業運動員供給服務,幫助緩解肌肉痛苦悲傷,促進體能恢復。
包養網5月8日,觀眾在第二十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清楚數字中醫循經調理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近年來,隨著中醫進一個步驟打開國外市場,“數字中醫”也將搭上“出海快車”。徐冉婷表現,公司今朝在積極規劃海內市場,盡力讓循經調理機器人等更多產品走向世界。
從事骨科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與手術機器人應用的北京長木谷公司則在現場展現了全骨科手術機器人,并發布創新結果“AI+數智骨科全流程包養解決計劃”。
北京長木谷公司總經理劉星宇介紹,全骨科手術機器人借助人工智能技術,讓骨科手術變得加倍精準、高效,有用縮短手術時間,以人工智能與手術機器人為焦點,推動骨科治療智能化。
展區內,各類科創結果賦能千行百業。基于人工智能年夜模子的智能學習機、新款翻譯機實現個性化精準服務;工業人形機器人身手靈敏,通過語義法式進步對空間的懂得才能,完成搬運任務;垂直爬墻、能檢能修的“蜘蛛機器人”能夠應對復雜場景,勝任高難度任務……
科創結果落地同樣需求知識產權的保駕護航。本屆科博會首度設立知識產權服務展現專區,盡力為創新主體供給加倍專業化、市場化的服務,促進首都科技資源優勢向經濟社會發展競爭優勢轉化。
數據顯示,2024年,北京市發明專利授權量119635件,同比增長10.90%;北京市每萬生齒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59.81件,居全國第一。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北京排名全球科技集群第三位。
“科技氣力和研發才能是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驅動原因,北京、上海在相關領域開展了積極摸索,杭州、無錫等城市在慢慢發力趕超。”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討院未來產業研討中間所長蒲松濤認為,中國正進進從“數字化”邁向“智能化”的新階段,正開啟“深度智能化”的應用實踐。
蒲松濤表現,“智能”成為重組生產要素、重塑產業形態的基礎條件,中國需求將全球最年夜制造業體系等優勢發揮好,以“人工智能+”打造行業智能化升級新引擎,讓科創結果更好融進蒼生生涯。
發佈留言